劍道簡介
文字編輯/林映彤 網頁發佈/鄭淯駿
歷史與起源
時期 | 年代 | 西元 | 大事紀 |
第 一 時 期 |
奈良時代 | 645 | 1 、大化革新(唐化運動)。 傳入中國式刀劍及唐裝(劍道服)。 2 、用「擊劍」名稱 。 |
平安時代 | 794-1185 | 1、用「太刀打」的名稱。 2 、武士刀已定型 。 |
|
鎌倉時代 | 1185-1333 | 武士成為新的階級。 | |
室町時代 | 1333-1578 | 1 、習武風氣大盛,開始產生流派 2 、無任何防具,只做型的練習。 |
|
江戶時代 (德川幕府) |
1615-1868 | 1 、封建制度建立,確立武士階級 2 、融入儒家及禪宗精神。 3 、江戶時代中期(西元1710-1770年),開始出現劍道防具和竹劍,取代了使用木刀形式的練習方法 。 4 、當時共達二百多個流派。 5 、 1856年竹劍長度定為三尺八寸。 |
|
明治時代 | 1868-1876 | 崇洋風氣,劍道式微,1876年頒布廢刀令 。 | |
第 二 時 期 |
1876-1912 | 1 、 1879年警視局正式採用劍道 2 、 1895年成立大日本武德會,全國劍道呈現統一之象。 3 、創立範士、教士的制度 。 4 、學校開始採用劍道教學。 5 、1911年,採用成為學校的正課 |
|
大正時代 | 1912-1926 | 1 、1912年,日本二百多流派統一整理,制定大日本帝國劍道型(即今日之劍道型)。 2 、軍國主義盛行,教育劍道變成戰鬥劍道。 |
|
昭和時代 | 1926-1946 | 二次大戰結束,要求全面禁止一般的武道活動,1946年大日本武德會被解散,劍道完全停止。 | |
第三時期 | 1946-2005 | 1 、1950年日本竹劍比賽聯盟成立,純粹體育活動再度延續。 2 、1953年,開始恢復學校劍道。 3 、1970年,國際劍道聯盟(IKF)成立,每年舉辦國際比賽,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運動至今。 |
需要的配備
現代的劍道運動,是使用空心的竹刀、穿著防具進行真實的各項招式的格鬥,所以在器材上有特別的研究及設計;竹刀是用四片竹片外加皮革製成的劍尖及握柄組合而成。防具包括含有金屬製的保護面具、硬質護胸、腰垂、防護手套並穿著棉質衣褲,安全又美觀。
![]() |
![]() |
有效打擊的部位與判決認定
劍道的有效打擊部位為面部(包括正面、左右面)、腹部(左右腹)手部(左右手腕)及剌喉部(中學以下禁止使用)以上均為身體的要害部位。判決認定:所謂有效打擊的認定,要依打擊時的氣勢、間距、機會、打擊位置、打擊力量等條件的符合,來認定是否為有效打擊。
![]() |
![]() |
資料及圖片來源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A%8D%E9%81%93 http://home.pchome.com.tw/myhome/sunkendo/dadnkendo/02_kendoknow/kenknow01.htm#TOP http://www.fsp.ks.edu.tw/fs/w-211.htm